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日志分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3-03-24

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——小记济三矿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晚年

在矿山,有这么一个群体,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矿井的辉煌铺就坦途;用奉献和拼博为新一代矿工树立奋斗的标杆。当岁月荏苒,他们“卸甲归田”,步入桑榆之年时,他们依然积极乐观,用昂扬的心态描绘“温馨从容”的幸福晚年。 ,]d\4G?  
K:R#QSC  
他们,就是济三矿的离退休职工们。 H&Ay7^QG  
~JieZ4  
妙笔书“绘”晚霞情 F<<6fZ5=  
1;)|B8CC  
走进济三矿书画协会,仿佛置身书法的海洋、国画的天堂,墙上张贴着书画“圣手”们的得意之作,《一品牡丹》雍容华贵、《沁园春·雪》大气磅礴…… <$q U   
,f?{W}B'c  
“会员每人每月要交一次作业,除节庆日的特别展出外,我们每年定期举办作品展览,并且聘请资深的书画前辈,对每幅作品进行点评。”该矿书画协会的会长郭庆举,是会里小有名气的“诗人”,五言七律常常信手拈来。 1x,raRXL(  
E|BP*)<  
“一走进这里,拿起笔墨,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。”书画协会的会员们说。76岁的孟秋老人,老伴腰椎间盘突出,生活不能自理。白天,孟秋不仅要负担繁重的家务,还要帮老伴做复健,他依然坚持晚上练习书法和绘画,一练就是四、五个小时。有时,手酸了,眼干了,作品还没有完成,就睡上一会,早上三、四点钟起床,继续投入创作。加入书画协会近10年,他先后创作书法2000余幅、绘画1000余幅。同时,孟秋还精于篆刻,他篆刻的《开国领袖毛泽东》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。 \?A*lkHef  
J\5Db2Q  
在书画协会里,还有两位身残志坚的“国宝级”人物。高位截瘫患者皮建国,精通真、草、篆、隶等各式字体。每次练字前,都要穿上一副重达20斤的特制“铠甲”固定身形,十年如一日。同样是高位截瘫患者的闫德海,利用在部队中学习的烙铁画技术,重新加入创新元素,他创作的电烙铁画,被专家评估市值每幅约3万元。他们常说:“生活给予创作灵感,而创作赋予生活激情。” &-3}3b!C  
")Y}  
太极剑“舞”夕阳红 1/ h.qoV  
(mN<9 G;f@  
无论炎炎夏日,还是寒风冬季,每天清晨,在济三矿岗山家属区的广场上,都活跃着一支老年太极剑拳队。在悠扬舒缓的音乐中,时而太极剑上下翻飞,剑花点点,时而太极拳左右开弓,虎虎生风…… :`}/PWf0  
Y_/K":6M  
“太极是通过呼吸调节心肺功能,加上节奏轻缓,以柔克刚,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;而太极剑(扇)又有很好的观赏效果,使老年人在享受健康的同时,体会快乐。”矿岗山老年太极协会会长韩学成老人,年逾七十,依然红光满面,声如洪钟,一把重剑舞得矫若游龙,腾挪跳跃,步履轻盈。 m7 ~g5zWm  
E8?B5Ih'q  
在家属区,韩学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太极宗师”。1997年,韩学成和几位太极拳爱好者,成立太极协会,广收“门徒”,旨在强身健体,老有所乐。 0z*ql. 6>  
V w rj94  
“从一开始蹲不下身,弯不下腰,到现在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‘武林高手’。”陈爱玲是韩学成的“开山大弟子”,2000年退休后便跟随韩老习武,擅长各式太极拳、剑,常代表济三矿太极协会外出交流切磋,以武会友,一招一式,极具大家风范。2004年,韩学成带领 “门下弟子”参加集团公司太极拳(剑)比赛,一举拿下团体一等奖,刀剑类个人银奖,太极拳个人铜奖,声名远播。 A|g9+KNfV  
3,F+ 1vH  
为将太极普及成一种全民健身运动,陈爱玲和同伴开始着手改编,提高太极剑的观赏效果,让更多的人喜爱和接受。改编自传统太极剑32式的《双人剑》,配合《化蝶》乐曲的跌宕起伏,舒缓处和风细雨,高潮处剑如惊风,首演便博得满堂喝彩,受邀巡演于邹城各社区;在太极扇中加入民族风元素改编的《扇舞》,揉合进民族舞的轻快与灵巧,吸引得阿姨大妈们纷纷拿起扇子,舞动一番。 !wnN*Xcn  
GB0 38{+  
如今,太极协会队伍正在不断的壮大,而且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…… 08VAR0 RI  
+gyCzzl^A  
丹心未老系矿山 3sV9 cf9  
Kfd&^Rw)  
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在全矿范围内开展‘两转一促’教育实践活动……”3月15日周五下午,离退休活动中心二楼学习室,离退休第四党支部书记郭庆举正在和大家一起学习第178期《济三矿讯》。 s_73g} ~/  
%C7W&)  
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每个周五下午,支部的成员就会自动自发地聚集在一起,通报矿井最新部署,了解矿井发展形势。 P\u}rowvg  
?3&9pLv1B  
“参加集体学习的成员年龄最大的83岁;其中徐得高老人行动不便,也坚持每次由孙子接送,从不缺席。”为当好“讲解员”,做好矿井发展“传声筒”,郭庆举坚持每天研读报刊杂志,尤其矿新闻中心编印的《济三矿讯》,认真记笔记,写体会,他还发挥自己理论素养强的优势,编写所在离退休支部的党课教材、授课材料,受到广大职工和老同志一致好评。 V w91d{#r  
Q~~8Z|  
每年的年底,是郭庆举最忙的时候,他积极协助离退休所,书写黑板报、壁报栏宣传兖矿集团和矿井的大好形势、改革发展成果,再将平时收集来的相关矿井的宣传剪报,制作成简易画册,凝聚职工群众热爱矿区的合力。和谐的大后方,是矿井发展的保障。郭老与其他支部书记一起,将职工群众对矿井发展的意见建议汇总整编,在每年的离退休职工座谈会上,向矿领导一一提出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家属区树起了十米高的高竿灯,管理处大楼前平整出了大广场,老年门球场铺设了塑胶地面,更换了不锈钢护栏,增添了健身器械,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。 ^tuia~Jd<  
;{^=s8L-  
看着老人们在明亮的活动室里笑逐颜开,个性爽朗的郭庆举,即兴赋诗一首:“老有所为斗志昂,改革开放志如钢,同心欢庆十八大,幸福日子天地长。”(张明明) \xRijev7g  
1}=7P?  
9f++$[$  
sH(>'&JhG  
"s 'C bs  
   Q$sZL,jO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4866) |  收藏